学院概况
首页 > 学院概况 > 历史传承
历史传承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沿革与学院设立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高校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开拓者、奠基者,是新时代高校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推动者、引领者。八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历经奠基起步、建制成型、曲折发展、改革创新的历史跨越,而今迈上以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引领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铸就学科荣光的发展历程

中共党史党建学是一门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中国共产党之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因中国共产党而生,因中国共产党而兴,因中国共产党而强,具有“党学姓党”的鲜明特质,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第一方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形成办好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显著优势,构成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两大源头之一,奠定新中国高校中共党史党建教育体系与格局的重要根基。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陕北公学成立后设立的由何干之主持的中国问题研究室。从抗战烽火中的陕北公学,到坚持敌后办学的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再到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处在奠基起步的阶段。此一时期,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教育家何干之、胡华讲授中国问题、中国革命运动史、统一战线、三民主义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课程,成为解放区中共党史党建教育的开拓者。他们“用笔和舌战斗”,从事党史党建教学工作,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培养了一批党的历史与理论工作者,逐渐树立坚持唯物史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而研究党的历史,为革命事业而培育人才的教育理念,初步奠定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基础。

从1950年到1966年,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处在建制成型的阶段。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后,1950年2月校部设立直属的中国革命问题研究室。5月,中国革命问题研究室改称中国革命理论教研室。8月,又调整为中国历史与中国革命史教研室。1951年,教研室已有中国革命史教员22人。1952年6月,中国历史与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一分为二:中国历史教研室、中国革命史教研室。这一时期,教研室主要由何干之担任主任,在课程开设、教学研究、师资力量等方面得到比较快的发展。1950年,胡华编写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中国革命史教材。1954年,何干之受高教部委托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初稿)》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主要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开办的马列主义研究班、马列主义夜大学亦为全国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培养了一批党的理论干部。1956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根据高等教育部的指示,设立历史系,下设中国革命史和马列主义基础两个专业,原直属校部的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划归历史系;9月,历史系招收全国高校首届中国革命史专业本科生300人,并首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这是中共党史学科专业化系统化正规化的重要开端,标志着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开始从一门政治理论课程走向系统培养专门人才之路。中共党史系就是以历史系成立的这一年作为建系元年的。

在学科建制成型的基础上,从1956年到1966年,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进入发展壮大的十年。1958年7月,历史系中国革命史专业扩建为中共党史系,何干之担任系主任,这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全国唯一以中共党史命名、专门招收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本科专业的学科系。同年12月,全系教师达到46人的规模。1961年,中共党史系改名为历史系,扩充成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研室,并招收了一届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本科生;同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何干之、胡华招收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高校首批导师制研究生(5人)。教育部同年印发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表(初稿)》,在“文科部分”规定“学校原有的中共党史(名称暂定)专业,除中国人民大学在历史系内独立设专业外,其余院校均不拟设专业,可在历史专业内开设专门组”。1963年,历史系开展教学改革,培养“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中国近现代史人才。1964年,历史系建立了一套以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工人运动史4个教研室为基本架构的教学与科研体系。是年,历史系教师达到116人的规模,为一时之盛。其中,中共党史专业教师67人,内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7人、助教26人、教员7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十年共培养本科毕业生763人,毕业研究生(班)240人;举办各种类型教师进修班、学习班、特别班9期,毕业学员540人。大多数毕业生活跃在理论教育战线,很多人成为中共党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繁荣发展积蓄了力量。

从1966年到1978年,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处在曲折发展的阶段。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共党史系和中国人民大学一样,迭遭磨难,但薪火犹存。“文革”爆发后,何干之、胡华被诬陷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全系师生卷入动乱,学科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70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中共党史系教职工赴江西余江“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下放”回来落实政策的部分中共党史系教职工划归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74年,中共党史系教职工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分出,按原建制恢复中共党史系,下设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招收了三届工农兵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中共党史系在北京师范大学恢复招收中共党史专业的本科生。

从1978年到2012年,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改革创新阶段。197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复校,8月中共党史系复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恢复与发展的新时期。1981年,国务院公布首批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位居首批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学位点之首,更是首批唯一的中共党史专业博士学位点单位。中共党史系从1978年复系时的一个专业(中共党史专业)和三个教研室(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国革命问题教研室、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研室),到1996年发展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政治学与行政学三个本科专业,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外政治思想三个硕士学位点,中共党史、中外政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革命史)三个博士学位点,以及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问题、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治、中外关系史等六个教研室。2001年,学校院系调整,将原来中共党史系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政治学专业,整建制地划归国际关系学院。2003年,中共党史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并,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内的一个教学与科研单位。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并后,在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学科深厚积淀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以中共党史系师资力量为依托,孵化、设立了“当代中国史”学科,这是全国高校最早自主设置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研究对象的二级学科。这一时期,中共党史学科建设改革创新成果斐然,中共党史学科于1988年、2002年、2007年被连续评定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全国高校唯一的中共党史国家重点学科;中共党史系的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史本科专业于2007年、2008年分别被评定为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新时代十年学科建设的变革与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生升格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的历史性变革,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加强和改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提供根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战略部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求加快构建以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高校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提供新的更高要求。

坚持守正创新,拓展研究领地。中国人民大学保持学科特色,发扬学科优势,强化学科整合,补齐学科短板,凝聚学科方向,围绕“中国共产党之治”与“中国之治”,着力贯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坚持走党史研究与党建研究融合发展之路。在赓续党的历史与党的理论研究并重的学科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宏观通史、中观专门史与微观实证相结合的研究优势,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四个时段进行研究力量的合理布局,而且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史、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统一战线、外交、国防与军队、祖国统一等)的研究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研究方面,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发展史、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建设的研究方面,在探索党内法规学、推进高校“大思政”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一些新成果。根据2017年、2018年国务院学位办文件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将“党的建设”正式设置为二级学科,在“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内增设“党内法规”方向,有力推动党的建设、党内法规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2021年,承担上级有关部门委托的关于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设置论证报告。2022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完成自主增设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论证和报备工作,探索构建一级学科布局,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创新引领,夯实学科平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于2013年成立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这是国内首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基础上,成立全国首家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旨在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以中国共产党研究为特色的教学研究中心、学术交流平台和新型高端智库。2022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同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党的建设教研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签署学科共建合作协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支持。以新型研究平台为依托,举办“胡华大讲堂”、“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论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中共党史党建英才”学术研习营、高校党史党建学科师资培训班,发起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高层论坛,编辑出版学术集刊《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组织编写“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论稿”等书系,规划实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口述历史影像计划、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年度研究报告和海外中国(中国共产党)汉译学术计划,产生社会影响。在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提供中央决策咨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发挥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坚持开放互鉴,提升社会声誉。在国内,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在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规模大、富有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中心。在海外,学校国际声誉和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点先后举办“中国共产党90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等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先后组团赴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蒙古、朝鲜等国家共同举办学术讨论会或进行学术考察。学科点教师近50人次到国外和中国台港澳地区进行学术交流,邀请海外十余位学者来学科点讲学,与海外一些大学的相关教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并保持学术联系。2022年,中共党史党建专业教师20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2人,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4人。学校拥有全国高校中共党史党建专业中规模大、学科力量强的师资团队。

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在学校“211工程”、“985工程”、“质量工程”及教育部、北京市特色专业学科建设、“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取得显著成绩。

三、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特别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创新发展实践,为中国人民大学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指明前进方向。

站在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于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科学总结党百年奋斗的成就和经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创新发展提供机遇。202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总体形成”的发展目标,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推动中共党史党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联动发展。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中共党史党建学”设为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10月,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将“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一项基本任务。这些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2022年11月11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新形势下,中国人民大学以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建制完整的中共党史系为基础,成立全国首家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传承红色学府基因、赓续红色教育血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学科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全面开创“双一流”学科新局面的创新之举,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设立与建设,体现中国人民大学坚定不移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使命担当。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鲜明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作为党亲自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的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事业,始终是体现中国人民大学与党和国家“同命运、共呼吸”的红色胎记之一。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论和实践讲深、讲透、讲活,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建法宝作用融入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把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办学治校的精神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使广大师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事关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时代使命。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设立与建设,体现中国人民大学高举“独树一帜”办学旗帜、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经过八十五年的办学实践,形成自己的鲜明办学特色,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是建构中国自主的中国共产党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学校形成“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的学科新布局,有助于高扬“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作用,有助于强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引领地位。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设立与建设,体现中国人民大学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积极发挥高等学校作为党史党建工作重要阵地作用,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卓越、自主创新能力强、师风师德高尚的党史党建人才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支撑和打造高水平思政课“金课”,加强高质量人才与学科资源体系建设,培养一批适应党和国家发展需求、党史党建理论功底扎实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在要求,符合中国人民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定位,有助于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功能,有助于在全国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继续发挥中国人民大学“人才摇篮”“工作母机”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服务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承担起来的政治责任。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设立与建设,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这是全国首家以中共党史党建命名,推进该学科的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智库建设一体建设的实体性、成建制的学院。作为学校下属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主要负责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相关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学科规划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任务。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学院下设五个教研室,分别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教研室、中共党史教研室、党的建设教研室、党内法规教研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研室。学院的建设目标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引领,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贯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富有创新、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建设完善富有人大特色的中共党史党建学教学模式,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党史党建专业人才,在建构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持续为学校新型高端智库建设贡献新力量,推动形成政治过硬、专业精深、结构合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中共党史党建学“人大学派”,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发展新路。

学院大事记
  •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沿革与学院设立

  • 1937年

    陕北公学成立,设立中国问题研究室,何干之担任主任,并讲授中国问题、中国革命运动史、统一战线、三民主义研究等课程。

  • 1939年

    华北联合大学成立,设立社会科学部,何干之担任副部长,讲授中国革命运动史等课程。

  • 1940年

    胡华在华北联合大学社会科学部、工人部担任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教员。

  • 1948年

    华北大学成立,何干之、胡华等讲授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相关课程。

  • 1950年

    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中国革命问题研究室,何干之担任教研室主任。同年,胡华编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首部中国革命史教材。

  • 1954年

    何干之主编《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初稿)》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部首部统编的中国革命史教材。

  • 1956年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历史系,何干之担任系主任,下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专业。同年,招收全国高校首届中国革命史专业本科生300人,首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这是中共党史学科专业化系统化正规化的重要开端,标志着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开始从一门政治理论课程走向系统培养专门人才之路。

  • 1958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共党史系,何干之担任系主任,为全国唯一以中共党史命名、专门招收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本科专业的学科系。12月,全系教师46人。

  • 1961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改称历史系。同年,成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研室,招收一届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本科;经教育部批准,何干之、胡华招收新中国高校首批导师制研究生。

  • 1964年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建成以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工人运动史四个教研室为架构的中共党史教学与科研体系。全系教师116人,其中中共党史专业教师67人。

  • 1970年

    中国人民大学停办,中共党史系教职工赴江西余江“五七干校”劳动。

  • 1973年

    部分中共党史系教职工划归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 1974年

    中共党史系教职工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分出,按原建制恢复中共党史系,下设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招收了三届工农兵学员。

  • 1977年

    中共党史系在北京师范大学恢复招收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

  • 1978年

    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中共党史系复系,胡华担任系主任。

  • 1981年

    国务院公布首批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位居首批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学位点之首,是首批唯一的中共党史专业博士学位点单位。

  • 1988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被评定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唯一的中共党史国家重点学科。

  • 1996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取得显著成就,下设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问题、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治、中外关系史六个教研室,开办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政治学与行政学三个本科专业,设有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外政治思想三个硕士学位点,设有中共党史、中外政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革命史)三个博士学位点。

  • 2001年

    根据学校院系调整要求,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治学专业,整建制地划归国际关系学院。

  • 2002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被评定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第二批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高校唯一的中共党史国家重点学科。

  • 2003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并,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保留原有学科建制、印章,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内的一个教学与科研单位。

  • 2004年

    中国人民大学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师资力量为依托,设立“当代中国史”学科并首次招收硕士、博士,为全国高校最早自主设置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研究对象的二级学科。

  • 2007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被评定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第三批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高校唯一的中共党史国家重点学科。

  • 2013年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是全国首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院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和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开展相关建设。

  • 2016年1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

  • 2017年6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是全国首家以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为特色的新型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院下设中共党史研究所、党的建设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党史党建文献研究中心和嘉兴研究中心,聘有81位研究员(校内研究员33人;校外特约研究员48人)。

  • 2017年7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推进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的通知》,“党的建设”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

  • 2018年9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首届“党的建设”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

  • 2021年5月7日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首届中共党史学科建设高层论坛,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代表主办单位向全国党史党建教研工作者发出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倡议书。

  • 2021年5月26日

    教育部党组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党史学习教育联学活动,时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要求建设大学科,加快论证设置党史党建一级学科。

  • 2021年12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在法学门类下增设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学科目录代码:0307)。

  • 2022年3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要求“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深化党史研究,加强党史学科建设,发挥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力量作用,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有力学理支撑”。

  • 2022年5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推动中共党史党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联动发展。同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学习时报》发表《胸怀国之大者 建设教育强国 推动教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总结十年来教育事业历史性成就,明确指出“系统开展“四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

  • 2022年7月30日

    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第二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高层论坛,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新定位与建设进路”为主题,进一步谋划推动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采取有力举措,战略性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举措,加强“马”字头、“党”字口的学科建设;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作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学科,纳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以做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这篇“大文章”“好文章”。

  • 2022年9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共党史党建学”设为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

  • 2022年10月6日—8日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成立党史党建学院”。

  • 2022年10月16日—22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将“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一项基本任务。

  • 2022年10月26日

    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增中共党史党建学目录外交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论证方案。该方案提出中共党史党建学下设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党的建设、党内法规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五个二级学科,探索构建“一体五翼”的一级学科发展布局。

  • 2022年11月3日

    中国人民大学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合作研究,为中共党史党建学建设与发展搭建平台。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承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地”的具体建设。

  • 2022年11月11日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决定》,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

  • 2022年12月5日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成立”新闻简讯稿。

  • 2022年12月12日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下发《关于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的通知》,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委员会。

  • 2023年1月10日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部分中层领导人员集体谈话会,宣布学校党委有关干部任免决定,聘任杨凤城教授为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宋学勤教授任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耿化敏、侯新立任学院副院长,杨澜洁任学院副书记。同日,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领导班子召开第1次党委会和第1次党政联席会,研究部署学院建设与发展有关事项。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511356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中国人民大学

学院党委邮箱:dsdjdw@163.com

Copyright © 2023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学院

人大党史党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