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皇凤
职称: 教授
办公室:
电子信箱:thf0907@yahoo.com
研究方向: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
个人简介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曾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三级教授,党的建设专业博士生导师,入选2019年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兼任武汉大学第三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公民政治心理与行为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首席专家,曾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一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十余项。在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开放时代》《公共管理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50余篇次。出版学术专著《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中国探索》《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研究》《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转型期政治稳定的谋与略》《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7部,译著3部,参编著作十余部。学术专著《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研究》曾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政治学著作类三等奖。学术专著《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获得湖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三等奖。系列论文《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探索》获得湖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五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探索》获得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五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探索》获得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开设课程
每年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专业课与思政课。
专业课:承担本科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政治学原理》2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课程建设工作。承担硕士生专业课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经典文献导读》的教学与建设工作。承担博士生《中共党史党建学前沿问题研究》《党的建设经典文献研读》《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
思政课:承担本科生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及研究生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
科研项目
1.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进行中。
2.主持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愿景与路径优化研究”,已结项,结项等级:良好。
3.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资助经费12万元,已结项,结项等级:良好。
4.主持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善治视野下的中国县级政权建设问题研究”,已结项。
5.主持首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政道与治道的有机互动:转型中国县政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已结项。
6.主持第4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社会网络与治理绩效:以转型中国的县级政权为研究对象”,已结项。
7.主持2017年度民政部区划地名课题,“行政区划调整与我国副省级城市发展研究”,已结项。
8.主持2005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转型与秩序建构: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的政治学研究”,已结项。
9.主持2023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民主观解说”(项目号:20232006),进行中。
10.主持2013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变革时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问题研究”,已结项。
11.主持2011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丛书——转型期政治稳定的谋与略”已结项。
12.主持2010年度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湖北基层维稳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已结项。
13.主持2024年度湖北省党的建设研究会一般课题,“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设置发展变迁及新时代创新路径研究”,进行中。
14.主持2023年度武汉市委组织部重点研究课题,“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研究”,已结项。
15.主持2023年度湖北省党的建设研究会重点研究课题,“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研究”,已结项,并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
16.主持2022年度武汉市委组织部重点研究课题,“武汉市换届后党政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建设研究”,已结项。
17.主持2022年度山西省壶关县委组织部重点研究课题,“乡村治理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已结项。
18.主持2022年度湖北省十堰市委组织部重大调研课题,“十堰市建强‘党建+农业产业链’工作研究”,已结项。
19.主持2021年度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党建重点课题,“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党组织战‘疫’成功密码研究”,已结项。
20.主持2018年度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新时代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已结项。
21.主持武汉大学“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研究专项,“新中国成立70年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已结项。
22.主持201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横向课题,“体系优化与能力提升: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四十年”,已结项。
23.主持2010年度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新兴交叉项目),“变革社会政治稳定的心理基础:基于中国社会弱势群体政治心理的实证研究”,已结项。
另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十余项。
科研成果
专著译著
1.《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中国探索》(专著),人民出版社,2024年6月版。
2.《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版。
3.《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4.《转型期政治稳定的谋与略》(专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版。
5.《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著,与虞崇胜教授合著,本人第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6.《现代欧洲的战争与社会变迁》(译著,合译,本人第一),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版。
7.《规模与民主》(译著,合译,本人第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版。
8.《定义与测量民主》(译著,合译,本人第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版。
9.《公共管理学基础》(教材,主编之一,本人第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
主要论文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斗争的原则遵循、鲜活实践与优化路径》,《东南学术》202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24年第6期全文转载。
2.《中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与优化路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3.《新时代党建引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机制建构与优化路径》,《内蒙古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
4.《新时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5.《中国共产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历程和经验》,《贵州省党校学报》2023年第5期。
6.《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贡献及启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2023年第6期全文转载。
7.《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新时代的基本经验与新征程的优化路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重要论述的思想方法》,《学术研究》2023年第7期。
9.《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建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索》,《思想战线》202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2023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新型举国体制的科学内涵、独特优势与运行机制优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11.《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之魂》,《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12.《政党主导型现代国家建设: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历史逻辑的阐释》,《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1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14.《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优化路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15.《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和优化路径》,《治理研究》2022年第6期。
1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进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23年第3期全文转载。
17.《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建设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理论学刊》2022年第4期。
1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江汉论坛》2022年第7期。
19.《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20.《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经验与战略路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9期全文转载。
21.《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进展》,《东南学术》2022年第1期。
22.《伟大建党精神对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塑造及优化路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23.《习近平关于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论述的创新意蕴》,《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
24.《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21年第5期全文转载。
25.《百年大党有效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21年第7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3期论点摘编。
26.《新时代基层痕迹管理的异化机理和优化路径》,《河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
27.《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28.《百年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29.《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浙江学刊》2021年第4期。
30.《中国共产党百年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与基本经验》,《治理研究》2021年第4期。
31.《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监督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江汉论坛》2021年第6期。
32.《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教育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学习与实践》2021年第6期。
33.《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的百年演进和基本特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34.《百年大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35.《中国特色政党主导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优化路径》,《学海》2021年第5期。该文以《政党主导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为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
36.《中国共产党执政韧性的科学内涵、基本表现与生成机理》,《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10期。
37.《百年大党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基本历程与主要经验》,《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
38.《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伦理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赜——基于价值、制度和主体的三维解读》,《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39.Strong Political Party and Its Social Basis: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aking Root in Beijing, 1949-1952,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5. No(4), 2020(Dec.), pp.457-487.
40.《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科学内涵与优化路径》,《江汉论坛》2020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21年第1期全文转载。
41.《新时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河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20年第8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22年第3期论点摘编。
42.《新冠肺炎疫情的整体性治理:现实考验与优化路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43.《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4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彰显政党能力》,《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4期。
45.《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构成要素、逻辑结构和优化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20年第9期全文转载。
46.《使命型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经验》,《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47.《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的基本内涵、逻辑结构和健全路径》,《探索》2020年第2期。
48.《使命型政党:执政党建设的中国范式》,《浙江学刊》2020年第1期。
49.《协商治理的中国实践:经验、问题与展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20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
50.《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支撑》,《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2期。
51.《可控的韧性治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1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2期全文摘编。
52.《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实践历程与基本经验》,《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
53.《现代国家建设对执政党建设的回应性塑造》,《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54.《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战略路径》,《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55.《在回应民意与规范秩序之间寻求均衡:我国信访制度70年变迁的内在逻辑》,《行政论坛》2019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56.《韧性城市建设: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优选之路》,《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57.《使命型政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基础》,《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4期全文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8年第8期全文转载。
58.《新时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依据与战略路径》,《治理研究》201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16期全文转摘。
59.《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8年第8期全文转载。
60.《数字利维坦的内在风险与数据治理》,《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5期。
61.《构建网络化治理模式:新时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优化路径》,《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62.《我国城市治理精细化的困境与迷思》,《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9期。
63.《我国人大代表贿选的制度和生态分析——基于辽宁和衡阳贿选案的案例研究》,《江汉论坛》2017年第9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4.《有效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路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8期论点摘编。
65.《社区警察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变量:以A市Y区社区警察为研究个案》,《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2期。
66.《大数据时代中国政治学的机遇与挑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该文被《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6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现代演进——基于历届党代会工作报告的词频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
68.《新贤能政治: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民主化与现代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2期以“选贤与能:中国干部选拔制度的民主逻辑”全文摘编。
69.《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基于中央深改组19次全体会议报道的文本分析》,《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70.《中国政治的回应性与调适性》,《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1.《为新贤能政治正名与辩护》,《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8期。
72.《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调适与优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8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3.Public Eployee’s Perceived Promotion Channels in Local China: Merit-Based or GuanXi-orientated. 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74, No.3, 2015(Sep.), pp.283-297. [Doi: 10.1111/1467-8500.12147]
74.《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特征》,《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7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其破解之道》,《改革》2015年第3期。
76.《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府治理模式转型》,《中州学刊》2014年第10期。
77.《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0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
78.《法治建设:转型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江汉论坛》2014年第9期。
79.《构建法治秩序: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80.《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若干思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81.《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82.《现代治理视域下的县域治理与县政发展:基于县乡公务员调研问卷的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1期。该文以《县域公务员治理理念与政治心态调查》为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83.《社会建设:开掘中国政治发展内源动力的战略抉择》,《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5期。
84.《以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中国的战略选择》,《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第4期。
85.《增强执政党调适性: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战略取向》,《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2期全文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86.《变革型政党:对中国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愿景的一种理论解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3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4期全文摘编。
87.《社会管理创新: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性工程》,《江汉论坛》2013年第4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以《社会管理创新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题全文摘编。
88.《稳定与发展双重视阈下的中国社会建设》,《人文杂志》2013年第6期。
89.《社会资本、善治和政治信任:基于全球191 个国家和地区数据的分析》,载《比较政治学研究》(第5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9月版。
90.《中国式维稳:困境与超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该文被《新华月报》2012年10月号(下半月)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全文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当代社科视野》2012年第10期摘编。
91.唐皇凤:《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中国经验及其理性审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4期全文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92.唐皇凤:《组织化调控:社会转型的中国经验》,《江汉论坛》2012年 1期。
93.《制度正义: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议题》,《桂海论丛》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94.《城中湖水域治理的机构能力与机制缺陷分析:以武汉东湖为个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2期。
95.《价值冲突与权益均衡:县级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机理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96.《村庄合并的政治社会后果分析:以AH县为例》,《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97.《大国民主的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阐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98.《新中国60年国家治理体系的变迁及理性审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99.《风险社会视野下的民主政治再造》,《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00.《风险治理与民主: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新视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101.《回归政治缓冲: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功能变迁的理性审视》,《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02.《制衡资本权力:转型中国确保制度正义的关键》,《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8年第5期全文摘编。
103.《民主创建和谐:党内和谐的制度资源分析》,《政治与法律》2007第6期。
104.《常态社会与运动式治理——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研究》,《开放时代》2007年第3期。
105.《理性化与民主化——西欧现代制度文明成长的内在机理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06.《社会成长与国家治理——以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分析对象》,《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07.《大国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与主要困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8.《大国治理与政治建设: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战略选择》,《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109.《“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对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困境的若干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110.《公务员制度的变异与控制:对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情况的若干反思》,《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
112.《政策网络与政策后果:中国的运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13.《美国预算管理:过程与制度的分析—兼论其对中国预算改革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获奖情况
1.2008年度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与王邦佐教授等人合著的《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实例分析》,本人排名第4)。
2.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入围“武汉大学最受欢迎的十佳教师”前20名。
3.2010年度与王邦佐教授合作撰写的《市场转型与社会变迁的政治后果》一文,获得上海市社会科学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4.指导的三名本科生(陈硕、吴静、赖文恺)相继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本人三次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5.2013年度专著《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研究》相继获得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2007~2008年度优秀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武汉大学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以及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政治学著作类三等奖。
6.2014年独著论文《中国式维稳:困境与超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同时获得湖北省社科期刊第14届优秀文章一等奖;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7.2015作为指导教师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城乡结合部社区治安的耦合治理模式研究”荣获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一等奖。
8.2018年获得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荣誉称号。
9.2019年度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10.2020年专著《我国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获得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三等奖。
11.2022年系列论文《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探索》获得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系列论文)二等奖(本人第一)。
12.2022年独著论文《协商治理的中国实践:经验、问题与展望》获得武汉市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13.2021年参与的教学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五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探索》获得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人第7,共8人)。
14.2022年参与的教学成果《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五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探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人第6,共15人)。